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原创 -> 今日网闻
【地评线】贺兰山网评:“智驾”并不是“醉驾”的挡箭牌
2025-07-08 10:41:13   
2025-07-08 10:41:13    来源:宁夏新闻网

  7月7日,浙江嘉兴秀洲区传媒中心发布一起醉酒驾驶案例,经秀洲区检察院起诉,秀洲区法院以危险驾驶罪,判处男子宋某拘役一个月十五日,缓刑三个月,并处罚金三千元。本案中,宋某酒后开启智能驾驶系统,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,且存在倒车逃避交警检查的行为,未立即停车并主动接受检查,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。(7月7日澎湃新闻)

  这起关于驾驶员酒后使用智能驾驶系统(智驾)并因此被判刑的案件,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案件不仅揭示了当前公众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认知误区,也再次强调了法律对于酒驾行为的零容忍态度。

  需要明确的是,当前的智能驾驶技术,远未达到完全替代人类驾驶的水平。根据我国《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》,智能驾驶分为六个级别,从L0到L5。目前市面上大多数车辆,仅配备L2级别的组合驾驶辅助系统,这意味着系统能够辅助驾驶员完成某些驾驶任务,但驾驶员仍需全程保持警觉,随时准备接管车辆。即便是更高级别的L3有条件自动驾驶,系统也仅在特定环境下能独立完成驾驶任务,驾驶员仍需待命接管。而完全自动驾驶的L5级别,尚未在商业市场上普及。

  以宋某的案例为例,他酒后启动智驾系统,试图逃避交警检查,最终被判处危险驾驶罪。这充分体现了法律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清晰定位:智驾只是辅助驾驶,不能成为酒驾的挡箭牌。检察官指出,智能驾驶系统无法取代驾驶员的专注和判断,驾驶员始终是车辆行驶的责任主体。即使在开启智驾系统的情况下,驾驶员也必须保持对车辆的控制和对周边环境的警觉。

网络图片

  此前,在某品牌全球首秀上,关于未来酒后可以使用智驾的言论,引发了广泛争议。这一观点不仅忽视了现行法律的严格规定,也低估了技术尚未成熟所带来的风险。行业数据显示,智能驾驶系统在恶劣天气下的误判率显著增加,这进一步说明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,不可替代的重要性。

  法律明确规定,只要实施了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,就构成危险驾驶罪。无论是手动驾驶还是借助智驾系统,酒后启动车辆并使其发生位移,均被视为酒驾。这一法律规定的核心在于保护公共安全,防止因驾驶员判断力和反应能力下降,而导致的交通事故。

  公众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盲目信任和过度依赖,是导致此类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许多驾驶者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,忽视了自身在驾驶过程中的责任。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,必须伴随着严格的安全教育和法律宣传,以确保驾驶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技术。

  车企在推广智能驾驶技术时,也需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。在宣传中应明确告知消费者技术的局限性,避免夸大其功能,导致消费者产生错误的认知。同时,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智能驾驶技术的法律法规,确保技术与法律的同步发展,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驾驶环境。

  酒后“智驾”被判刑的案例提醒我们,技术进步并不能成为违法行为的借口。驾驶者必须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,严格遵守交通法规,不论在任何情况下,都不应抱有侥幸心理。智能驾驶技术是辅助工具,而非逃避法律责任的挡箭牌。只有在技术与法律、责任共同作用的前提下,才能真正实现安全、高效的驾驶体验。(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汪昌莲)


【编辑】:任岚
【责任编辑】:邹炜新